【龙赞】直销企业涉足低碳应杜绝形式主义
2010-04-27
来源:直销专业网
编辑:liwei

   近一段时间,“低碳”一词成为了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汇,世界气候大会谈低碳,中国“两会”议低碳,报章杂志写低碳,地方领导做报告离不开低碳内容,企业界人士也是削尖脑袋,千方百计去沾点低碳的边。

   观察直销界,这股“低碳风潮”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个企业纷纷高调宣布自己的低碳规划,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诚然,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从而引领了人们对环保生活的进一步的关注。但低碳不是一个“筐”,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它也不是一块布,不能扯过来一盖,就幻想着自己变为了“正规军”。就生产型企业而言,不能仅仅把低碳作为一个卖点“忽悠”,而应脚踏实地落实节能减排,落实保护环境的措施,并通过技术创新占领新形势下的制高点。作为营销乃至直销领域,践行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更是需要一种情怀,要求每个人把目光从自身、自家扩展到他人、社会乃至全球,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贴个标签那么简单。归结起来一句话,直销企业涉足低碳应该杜绝形式主义!企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事,而不是跟风赶时髦或空喊口号,造成市场消费环境的混乱。

第一,要杜绝将产品套上“低碳”标签哗众取宠。

   直销界一直流行一种“跟风”策略,就是什么时髦我就吆喝什么。听说HGH有用,我的产品一夜之间就“添加”了HGH;听说“草本”时髦,我便说我的产品“百分百草本”;听说“清除自由基”受到追捧,我的产品宣传便立即有了清除自由基的强大功能。如此的风气习惯,一旦与低碳连接起来,自然也少不了个别企业充分利用“易容之术”,将自己的产品想办法与低碳“无缝对接”,形成了子虚乌有的“低碳产业链”。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哗众取宠,是拉大旗做虎皮,最后受害的只能是消费者。

第二,要杜绝高喊低碳口号、践行“高碳”行为的矛盾举动。

   如果我们以客观谨慎的目光来审视直销行业,应当看到某些行业行为是与低碳生活理念相违背的。

   例如:向广大经销商倡导为豪车、豪宅而拼搏奋斗的理念,就是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高碳”行为;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企业之间互相攀比,你给优秀经销商奖励几十台一级豪车,我就会以上百台超级豪车作为抗衡,而从来没有号召大家去喜欢乃至选择小排量的经济型汽车。

   再比如,直销展业需要耐心的沟通,而沟通的方式之一是电话沟通,当一个直销企业或其系统领导人鼓励自己的经销商为了争取客户而“长时间”煲电话粥的时候,就与墙上贴的“低碳”形成巨大的反差了!

   还比如,直销企业惯常高频率地召开大型会议,有些会议动辄就是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这么多的人在全国密集流动,对交通资源的挤占后果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数千人、上万人在某个会场济济一堂,其中碳的产生量可能比室外要高出几十倍,空气的污染指数委实可怕!如果在这样的场合,我们还在主席台上信誓旦旦地宣布自己的所谓低碳使命,那真是会让环保专家脸红心跳!

第三,要杜绝不顾自身产业实力、匆忙转向低碳产业的盲目行为。

   低碳产业有其特殊性,其产品及营销方式与当前各直销企业还是有一定区隔的。我们希望不要出现一窝蜂地千军万马共赴“低碳产业”的局面。对于产业转向,不排除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发生,亦即通过转向而获得了新生,但更多的情况是,忽视了自身产业实力,放弃了自己的特长,一味去“逐新”,最后落得左右“三不像”,丧失了自己的发展领地。

   从历史发展来看,新兴产业存在机会,但新兴产业也同时是一个陷阱。例如当年的互联网产业风潮,既使为数不多的企业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一代企业宠儿,但其中又有多少企业烧钱不止、至今仍然没有走出泥沼!

   正因为有这些企业的前车之鉴,所以我们真心奉劝直销企业在向低碳产业转向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 联系电话:010-82330198

Copyright2007@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专业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114780号-3 营业执照  图书经营许可证 书店

版权规北京海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