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江论剑】中国直销业的“主流之痛”
2007-01-14
来源:中国直销专业网
编辑:liwei

  记得在年初的时候,曾与中国10大策划人之一的石岩先生有过一次神侃,当聊到中国直销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时,他的一番话语至今让我言犹在耳。作为曾经在中国直销业叱咤风云、如今转业他投的资深人士,石岩先生的智慧、激情和对待朋友的那份真诚,足以给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石岩先生的眼中,无论中国直销业发生什么样的风雨变故,它都不足以引发尘封的直销记忆,但有一个话题至今让他时有扼腕之痛,它就是“中国直销业的主流之痛”。虽然离开中国直销行业已有多年,石岩先生在言谈中还是一语击中这个让中国数千万直销从业者蒙羞的敏感话题,这不能不让人叹服。而对于这个话题,我这个零距离观察和研究中国直销行业16年的学者更是感喟良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笔者深切地感到:对于整个中国直销业而言,“主流之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迁徙而改变了多少,这不能不说是整个中国直销行业的一种悲哀!

  剥开这种“主流之痛”,我们事实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个方面的生动存在。第一方面,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于直销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基本上在16年间只有一些民间机构和学者在自筹粮草、自谋生计中艰难地研究着,而大量主流领域的学者们宁愿把时间、精力重复投入在象牙之塔的纯学术研究中也几乎不愿或不屑把时间花在中国直销问题的研究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研究领域太小,不象其它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或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有些剑走偏门的嫌疑,难成正果。总之,不管原因何在,我们在中国便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这就是在主流的学术领域里很难看到关于直销的有影响力的成果,而搜寻一些中国主流学术界的名家大佬,其夺目的光环里也很难找到和直销的连接口。因此,对于中国的直销研究来讲,其际遇多少有些类似网络歌手,虽然在民间早已广为流行,但在主流学界和官方的研究机构里却依然是“玉门春风”。

  第二方面,从业态地位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到,立法之前,中国的职能管理部门从根本上就不认为有直销这样一个行业存在,尽管这个行业已经在中国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业人员也有数千万人。而立法之后,与同样是作为一种现代营销方式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相比,直销在中国争取主流商业流通地位则显得异常艰难。在管理部门,管理者们对于直销的话题“讳莫如深”,彼此之间心怀戒备,不愿谈、不愿接触、更不愿意发表自己公开的意见。在不同的管理者中,直销仿佛就是“洪水猛兽”,谁沾上谁就会有霉气。究其原因,恐怕是直销的问题太敏感了。那么,既然是敏感问题,就尽可能少接触、少发表意见,以免“言多必失”,影响仕途。但这样一来,直销行业的正常业态地位也就有点类似于“难登大雅之堂”的意味。

  第三方面,从从业群体的社会地位角度,中国直销行业的这种边缘化位置我们还是可以看得一目了然。从整个社会来看,直销从业人员无论你是雅芳的还是天狮的或者其他企业的,其群体形象都会在实质上遭遇社会的整体歧视。在更多人的眼中,直销人的职业并非社会的主流职业,好端端的人去从事直销似乎有些“穷途末路、不务正业”的感觉;直销人的收益与其它职业所带来的收益含金量不一样,多少带有“阴谋与欺骗”的原罪;而直销人的从业安全则时有“薄冰之嫌”,被“秋后算帐、绳之以法”只是迟早的事;如此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与前面两种非主流因素有关,人们对于直销多有误解;另一个方面则与整个行业从业者的个性极度张扬、形象自律极度匮乏有关。可不管是哪种原因,一种极其严峻的现实必须引起整个行业的高度重视,这就是它们直接引发了中国直销业的“主流之痛”,它带来了整个行业的不公正待遇和群体耻辱。

  很显然,这种中国直销业的“主流之痛”长时间的存在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并非一件好事,从一定的意义上看,它存在一天,行业的整体歧视就存在一天,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就会遭受一天的挑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直销法”已经出台并且实施的今天,中国直销业应该举整个行业之力来改变这种非主流的行业形象,应该真正启动这种“消痛之旅”,全体直销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该到了“为荣誉而战”的关键时刻。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想从可以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个方面,强化对于直销行业和直销实践问题的辨证研究。这种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部分的民间研究机构和学者,主流科研院所也应该引起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我们的各级职能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综合研究。只有这样,直销行业在中国的实践问题才能被真正的科学解剖。当然,在此值得指出的是,直销企业应该多和学术界打打交道,不能把自己的产业运做封闭起来,并适度的运用企业之力和主流学术界达成研究联盟,真正推进直销行业中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在这种研究中,我们真正的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戒骄戒躁,以冷静的态度和实证的精神来面对直销问题,破除直销运营中的“神秘化”和“妖魔化”倾向,正本清源,还它作为一种现代营销方式的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它在实践运行中的诸多关联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违背规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或者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这种务真求实的研究精神能够在主流的学术研究领域、政府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和整个直销行业蔚然成风,中国的直销问题解决起来并非那么复杂,造成今天这种各个方面都有些被动的局面,其实质乃在于大家对待中国的直销问题都有些浮躁,缺少真正的研究精神。而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这样一个数千万人从业的行业没有正确的定位、难入主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要启动这种“消痛之旅”,强化对于中国直销行业和直销实践问题的辨证研究恐怕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一种呼吁和实践。

  第二个方面,强化直销行业的整体自律。中国直销行业今天这种非主流状态的形成,它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不可以回避的是,这个行业的整体自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种自律精神的缺失不仅在诸多直销企业中存在,而且在诸多的直销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直销业的非正常看法。如在整个直销行业中,打着直销旗号的非法传销活动还非常猖獗、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各种商业欺诈行为还常有发生、各种暴力抗法事件也时有见诸报端;如在直销企业的实践中,产品上的滥竽充数问题、服务上的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经营上的投机作业、急功近利问题等等表现的也相对突出;而在很多直销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言行中,“白手起家、以小搏大、一夜暴富、改变命运”等还很有市场;运用“善意的谎言、传播着爱的语言”等欺骗手段从事传销活动的人员还大有人在,如此等等,整个中国直销行业都在宣示着自己的不健康形象。这种形象的主要特点就是:行业混乱无序、充满欺诈和商业投机;从业群体自私疯狂、充满神经质和浮躁。整个行业就象一座火药桶,随时会引爆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直销问题在中国变得异常敏感,它在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尽管在营销领域里拥有主流的社会地位,但在中国16年来却无法进入主流。所以,以笔者的眼光来看,行业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也是直接造成这种非主流地位的核心原因之一,整个中国直销行业对于此应该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光有认识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在全行业形成一种强烈的自律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远离非法传销,规范自己行为,遵纪守法从事直销,塑造诚信、和谐的行业群体形象。

  第三个方面,强化直销行业的自我管理。在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直销业态的管理一直是由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在唱着独角戏。客观地讲,这种管理模式在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达成了一定的良性效果,尤其是对直销行业的宏观监管方面。但是,随着行业在法制轨道上朝着新的精细层面发展,直销企业的运行光靠政府职能部门一只手管理恐怕力度还不够,它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能转换要求不相适应,所以还需要建立直销行业自身的行业组织,统一和强化直销行业的自我管理。关于这一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直销业管理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验证。事实证明,它对于扫荡非法传销、促进直销业的规范运营、提升直销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填补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于行业运营细节管理上的软肋。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行业自身的管理组织对于整个直销业群体形象的维护能够切实延伸到每一个企业中去,这就使行业的形象管理能够落到实处,防止木通中的短板效应在直销行业中频繁出现。

  总之,中国直销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社会对它有偏见,它也还没有形成正常的生态环境,有的只是大多数企业的破坏式作业方式,严重蚕食着它健康运营的肌体和整体品牌。虽然在2005年,中国政府通过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明确了直销行业法律意义上的非歧视性地位,但是,对于一个16年的运做中被是与非缠绕、被商业欺诈和非理性从业浸透的行业来讲,它要在真正意义上进入商业流通领域的主流地位,恐怕还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速,则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 联系电话:010-82330198

Copyright2007@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专业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114780号-3 营业执照  图书经营许可证 书店

版权规北京海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