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
2018-11-06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石头

直销专业网讯 近年来,“区块链”渐成风口,与之相关的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资产受到广泛关注,并催生了众多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以及首次代币发行ICO等新型融资模式。2017年以来,央行会同相关部门对代币发行融资和加密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了持续的清理整顿,初步遏制了相关风险。

对该领域的风险,监管仍持续保持着高度关注。在11月2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监管方再次对相关风险进行了总结和提示“由于缺乏监管,加密资产相关领域投机色彩浓厚,存在无序发展、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等问题,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明确了接下来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和清理整顿工作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并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同时,在公布的四项措施中,强调了将加强监管协调性和全球合作,并将本着“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穿透式监管。

加密资产“三宗罪”:无序发展,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

“无序发展导致整个市场投机色彩浓厚,给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带来便利,欺诈发行、庄家控盘等问题频出,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需引起警惕”,央行报告中对加密产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行业无序发展,投机色彩浓厚。加密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加之前期监管的缺失,导致加密资产市场秩序混乱,并加重了区块链行业的投机色彩。加密资产相关的投机炒作盛行,价格暴涨暴跌,风险快速聚集,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和社会秩序。混乱的市场秩序带来逆向选择问题,扭曲了激励机制,使创业企业热衷于快速融资而无心创新,真正致力于创新的区块链初创企业在行业泡沫下难以得到资本市场的合理支持,阻碍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此外,行业内的技术应用较少专注于实体经济领域,没有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激发了资金脱实向虚。

二是投资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在发行方面,ICO融资主体鱼龙混杂,各类ICO项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信息披露普遍缺失,部分项目没有实体项目支撑、白皮书造假,“山寨币”“空气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发起人卷款跑路等事件,融资运作涉嫌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投资者面临欺诈发行、标的资产不实、发行方经营失败等多重风险。在交易方面,加密资产交易场所面向公众采用电子撮合、集中竞价模式组织投机交易,价格波动远高于传统金融产品,且不存在涨跌幅和交易时间限制,市场风险高企。部分加密资产集中度高、流动性不足,存在炒作、庄家控盘等问题。

三是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部分机构和个人假借加密资产概念,以“区块链创新”为噱头,直接从事非法集资、非法证券、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迷惑民众跟风参与。此外,加密资产及其交易的匿名性造成大量资金和加密资产的来源和投向不明,为洗钱、非法交易、恐怖融资及逃避资本管制和国际制裁提供了便利,损害了相关执法行动的有效性,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投机盛行,清理整顿将持续保持高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由央行发布的报告中,对加密资产性质的表述进一步细化为“民间金融资产”,重申其不具有货币属性以及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根据报告给出的数据,在加密资产发行领域,加密资产种类在2013年仅66种,2016年末未644种,至2017年末已达1335种。在交易方面,随着加密资产的交易需求和关注度上升,提供加密资产电子化撮合、集中连续竞价服务的交易平台出现,加密资产的种类、价格及交易平台数量均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市值的巨幅波动从侧面反映出该市场泡沫化和投机化程度之重。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球加密资产市值约100亿美元,至2016年末为161亿美元,但到2017年末,其总市值暴涨至5 729亿美元,呈高度泡沫化趋势,且波动巨大;截至2018年4月末,全球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已超过10 000个。

据央行统计,参考美元价格计算,2017年比特币日收益率波动幅度为97.18%,以太币高达136.68%。相比之下,标普500的收益波动幅度仅6.66%。

ICO方面,在国内市场,截至2017年7月18日,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达65个,其中仅5个项目为2017年前上线,相关项目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累计融资规模约合人民币26.16亿元,占全球同期总规模的20%以上。

针对上述种种乱象与投机行为,监管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从国内来看,相关部门利用多种渠道,多次警示比特币风险,对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开展检查,并清理整顿代币发行融资及交易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央行此份报告显示,监管方对加密货币领域相关“钻空子”行为有清晰的了解,“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形态多变、转移迅速,仍存在违规业务“出海”运营,利用代投、代充手段进行诈骗等问题。变相ICO不断出现,例如不直接发币募资,而是先免费“赠币”,发行人自留一部分币,后续设法炒高币价牟利等新变种”,报告中所表述的均为当前普遍被采用的规避监管的手段。

报告中对下一阶段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清晰的表态,表示清理整顿工作需持续着力,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需未雨绸缪,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从公布的四项措施来看,更加强调了监管的协调性和国际合作,并强调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穿透式监管。

首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其次,加强国内监管协调,发挥部门合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功能监管要求;再次,持续做好投资者保护与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明确揭示风险,强调风险自担;最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监管挑战。

此外,报告表示,从全球来看,各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监管态度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对潜在风险均予以高度关注和持续揭示,随着加密资产规模、影响和风险的扩大,监管政策相应呈收紧趋势。

相关阅读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专题

  • 联系电话:010-82330198

Copyright2007@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专业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114780号-3 营业执照  图书经营许可证 书店

版权规北京海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