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而此前央媒也刊文表态,纠正“小过重罚”现象;市监总局评选出的建言献策优秀论文中,《从严刑峻罚到刚柔并济》也榜上有名。不难看出,基调已经确定,严刑峻罚已经成为过往。
基调已定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主题,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提到了一点,“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
也就是说,从中央的层面整治形式主义,最终目的是为基层工作减负。并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部署工作时要实事求是,省以下各级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行。本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力度将非常大。
央媒针对“小过重罚”的发声也持续引来关注。文中直指要点,建议行政执法主体在实施行政处罚时,要依据违法行为不利后果与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依法处以相应的处罚种类与幅度,避免畸轻畸重。
饱受诟病的“小过重罚”现象将得到治理,确保行政执法部门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避免机械执法、僵化执法,而最终目的就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国家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体现在一些职能部门的细节之处。
市场监管总局建言献策优秀论文中,总局层面共收集到论文364篇,入围论文80篇,其中优秀论文32篇。这其中,同样涉及到小过重罚和严刑峻罚两方面的内容,《从“严刑峻罚”到“刚柔并济:市场监管领域企业合规激励机制探索》获评优秀论文。
全方位优化基层环境和营商环境!基调已经确定。
严刑峻罚将成过往
在今年7月8日举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就曾提出“小过重罚”的问题:“74岁个体经营户曾某因销售一瓶78元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成为典型。
从去年开始,各地修改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定并完善了行政处罚“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的相关规定,目的就是优化营商环境。
随后,检察机关也突出加强涉企“小案重罚”、“重复处罚”、“同案不同罚”等监管执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随着对“小过重罚”的纠偏,严刑峻罚也将成为既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是企业轻装上阵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