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全解读
2006-08-30
来源:分销时代
编辑:liwei

  一个神秘的企业,一个充满争议的的人物,在本来就有点乱哄哄的中国直销业,林枫集团和刘武彪是那样的引人关注。负面报道常见报刊之中,很多企业老板不屑与刘武彪为伍……
  那么,林枫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刘武彪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将为广大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林枫,一个真实的刘武彪。

林枫全解读

  “现在很多人喜欢瞎起哄,一会说林枫不行了,一会又说刘武彪不行了,实际上呢?我可能是过得最舒服的。” 

  7月的武汉,酷暑仿佛掩盖住了所有能够看得到的生气,但在熙攘的街头,刘武彪的黄色“悍马”依然异常扎眼。手握方向盘的刘武彪,仿佛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偶尔的几句话,流露出的尽是踌躇满志。 

  车窗外,伴随着“悍马”疾驰而过的身影,路边行人回头率高得惊人。据说整个湖北也没有第二辆“悍马”,这或许正是刘武彪追求的感觉——特立独行、永远处于公众瞩目的焦点。 

  一如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林枫。 

  林枫之路 

  2005年,国家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按照《条例》的要求,每个欲申请直销牌照的企业必须建立服务网点。在林枫公司组建分支机构及网点确认的队伍奔赴各地之前,刘武彪与每个人单独谈了话:“你不是要跨过黄河吗?如果服务网点建不好,你就自己跳到黄河里算了!”“你是要经过长江的吧?网点如果建不好,你也不要回来了,自己跳进长江里就行了”…… 

  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但林枫的24个省份分支机构和网点确认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建成,这样的速度让很多公司望尘莫及。只看结果、不循常规,这是刘武彪一贯的风格,或许正是这样,才使得林枫公司在成立之初获得了超乎常规的发展。 

  2002年9月18日或许今后将成为中国直销史上一个不会被轻易遗忘的日子。在这一天,在湖北省孝感市的南大民营经济开发区,在107国道与316国道的交会处,林枫服饰公司拔地而起。当时的林枫服饰公司不过是林枫伟达商贸集团属下的一个子公司,不过,刘武彪在担任林枫服饰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的同时,还兼任着林枫伟达商贸集团的总经理。很快,林枫服饰公司在行业内迅速崛起,以至于并没有多少人能记得它的母公司。 

  林枫服饰的异军突起,固然离不开刘武彪的精明强干,但明眼人都清楚,在林枫服饰扩张的过程中,产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刘武彪为何能想到利用“品牌专卖+人员推销”这种方式来销售服装?多年以后,刘武彪对这个问题已经不愿过多提及,只简单地说:“在和各级部门沟通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真正的规范运作,是能够获得各级管理部门的理解的。”同时,在刘武彪过去的讲话中,我们看到了一段他对服饰行业发展的论述: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为“衣食住行”,而“衣”排在第一位。服饰这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开始存在的传统行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服饰的需求已不仅局限在保暖的初级要求上,人们把对服饰的需求加入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个性的张扬,服饰行业将更趋于人文化、艺术化…… 

  无论我们怎么看林枫以前的服饰直销,但毕竟在《直销管理条例》出台之前,并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服饰类产品不能直销。在刘武彪的悉心打理下,林枫服饰的“林枫”、“彪王”、“汉武帝”三大品牌自从嫁接上了直销的运作模式,立即迸发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能量。2002年10月,第一家“林枫服饰专卖店”在河南省开封市成立。随后,在河南的扶沟、尉氏、登封、许昌,在河北的邯郸,在山西的临汾、襄汾等地,林枫服饰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到2003年,林枫服饰已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山东、甘肃、新疆、江苏、安徽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开设了林枫专卖店300多家。 

  林枫服饰的超速发展,不仅引起了中国直销行业的侧目,也引来了全社会的关注,在那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参考消息》、《国际商报》、《人民代表报》、《中国工商报》、《中国信息报》等权威媒体对林枫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公司进行过专题报道,说林枫是当时国内最红火的服饰企业毫不为过。 

  从2003年起,围绕着林枫已经日渐出现了负面的声音,但林枫服饰的发展速度丝毫未见减缓,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2005年7月27日,林枫网站和湖北孝感当地的报纸上突然出现了一份公告,内容如下:湖北林枫商贸集团林枫服饰有限公司由于产品转型,决定解散,已于2005年7月27日召开股东大会,并获公司全体股东决议通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公司债权人可自2005年7月27日起,90天内向本公司清算组申报债权。本公司债权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行使上述权利,公司将按照法律程序注销。特此公告!

  这个通告来得如此突然,甚至连绝大部分林枫的经销人员事先都毫不知情。在通告发出后,大量的林枫直销员相互奔走相告,呼吁大家不要相信谣言,并信誓旦旦地保证林枫服饰不会消失……直到2005年9月《直销管理条例》诞生,人们才意识到刘武彪算是早走了一步——《条例》规定服饰类产品不能以直销的模式经营。2005年10月24日,林枫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高调举行了转型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十大整改措施,其中包括以蜂产品作为公司未来的主打产品,同时公司名称采用“湖北林枫商贸集团”。此时的林枫,从对外上已经看不出一点服饰的影子。 

  然而,这种改变,并非所有的林枫直销员都能够坦然接受,毕竟很多人在服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精力,要在一夜之间彻底转变,需要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刘武彪这样认为:林枫公司能一路走到现在,一是对政策的准确把握,二是在政策的规定下规划自身的发展,林枫不可能把公司的发展建立在迎合经销商的基础上。“对于经销商,我们会尽量去引导他,对于实在不理解的经销商,他也可以放弃,也可以重新选择。我是一个自信的人,林枫是一个自信的公司,事实上,我们的转型很顺利,没有阻力,也没有难以解决的问题…… ” 

  如何看待曾经的林枫服饰,这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也有人认为它不值得一提,但应该看到,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从品牌扩张的角度、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衡量,林枫的成功不容否认。一个四年前才创立的公司,到今天依然是市场中一股强大的竞争力量,林枫发展之路上的很多积极因素其实都包含着可以供他人借鉴的地方。 

  一个人的沙场

  是林枫成就了刘武彪,还是刘武彪成就了林枫?恐怕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人实际上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一个概念:林枫就是刘武彪,刘武彪也就是林枫。 

  一个企业的缔造者对他创建的企业有如此坚不可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管理上固然有其便利之处,他可以统一思想、统一目标,使企业像一部协调运作的机器。但另一方面,这种将前途命运完全系于一人的企业,本身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 

  林枫就像刘武彪一个人的沙场,刘武彪的成功,便是林枫的成功;刘武彪一旦失败,林枫或许就将不复存在。 

  1988年12月,刘武彪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孝感,在孝感市工商局一干就是10年。在工作岗位上,刘武彪的表现异常出色,但由于种种原因,刘武彪最终还是决定辞职下海。 

  事实上在辞职前,刘武彪就发现了自己的赚钱才能。当时,他发现很多商家在供求方面存在着断档,于是他想在中间当一个经纪人。第一次他去饭店里找到两个浙江人,对他们说:“我帮你们找活,找不到不收钱,找到了你们得给我提百分之十。不过你们得给我一个委托书。”之后他每天都等在一家需要此业务的公司主管的家门口。开始那家公司说已经和另外的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刘武彪不气馁,仍然每天晚上都去那个主管家等,每晚只坐十五分钟左右。他的诚心感动了那个主管,最终和他签订了合同。第一笔生意是七万多元的业务额,他得到了七千多的劳动报酬。“我发现了自己的推销天赋,后来如法炮制,我在辞职前挣了十几万。”这是刘武彪人生的第一桶金。 

  刘武彪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认准的事情绝不回头。辞职后的刘武彪放弃了一切,面对众人的流言蜚语他保持沉默,即便有人骂他疯子,他也懒得理会,他只专注于自己想专注的事情,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最终会为自己创造出财富。即便在多年以后,在谈到林枫的超速发展时,刘武彪都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已经成为了林枫企业精神的一部分:超乎寻常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面对挑战、自我发展壮大…… 

  1996年,刘武彪策划成立了深圳重穗丰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国首批环保产业企业之一。1997年,他策划成立了湖北京汉外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并任公司副总经理。这次他有了成功的经验,并参与了公司的高层管理。2000年,他策划创建湖北陆羽神企业集团公司,并担任集团总裁;2002年,他创建了林枫伟达商贸集团林枫服饰公司。 

  对于林枫今天的成就,刘武彪从不掩饰他的自豪之情。“可以说,我们是在极不适宜的情况下,在不具备任何成功要素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看看和我们一起起步的那些企业,看看我曾经的那些难兄难弟,现在还有哪个在发出声音,这还不能说明我们的成功吗?再来看看我们的转型,别的公司一转就死,我们的转型就很平稳,没有什么波折,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转型前,已经有了三年的经历,我们有自己的文化积淀,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只有我才敢于亮剑,我怎么能不成功呢?” 

  从1998年到现在,在直销业界坚持的人,远远不止刘武彪一个人,但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思考的人中,刘武彪又确实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对于中国直销行业的现状,刘武彪认为:中国直销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它把直销意识形态化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是非一向很多,但人们不理解,意识形态解决不了企业的发展问题。有些事情,我没有义务去告诉所有人,但我有义务去告诉我的团队。我们当然也希望是非少一些,但没有哪个公司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公司发展得快,问题自然也会多,尤其是在中国直销行业这个特殊的时期。” 
  对于林枫,刘武彪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也树立了绝对的权威。但是在这种绝对权威的背后,刘武彪也引来了不少诟病,比如他认为企业发展的顺利与否,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动力,而外界的环境根本不重要。 

  真理和谬误之间往往只是毫厘之别,自信和自负之间,同样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刘武彪的底气,来自于林枫近几年来的超常规发展,但刘武彪的赌注,同样也是自己及林枫未来的前途命运。“我不可能有别的选择,我不做别的,我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我曾有100次、1000次机会放弃,但我没有,放弃就是失败,而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沙场,刘武彪自己都说有些孤独,或许还有疲惫。刘武彪说自从今年5月以来,他就一直处于一种休息状态,但面对林枫这样一个企业,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刘武彪真的静得下心来休息吗? 

  林枫迷雾

  恐怕很难再看到一个像林枫这样的企业了,一方面是媒体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另一方面却是企业的蒸蒸日上;一方面是经销商对林枫的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却是有些企业不屑与林枫为伍…… 

  林枫到底怎么了?这一切仿佛一团迷雾,笼罩在林枫、笼罩在中国直销行业的上空。

  2006年7月,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来自山西介休的读者来信。信中写道:她在半年前加入了林枫服饰,购买了11份单,共15070元,但直到现在没有任何收入。她本人的生活也很困难,因为产品买来后原封未动,希望能够把这些产品退掉…… 

  林枫服饰早已在2005年7月解散,她又怎么能在半年前,也就是林枫服饰解散半年后加入林枫服饰,并购买到服饰产品呢?对于这些问题,刘武彪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说明了他们对我们公司缺乏了解,要么就是有些人别有用心。”他还进一步补充说:“我们去年就发出了公告,在工商局也进行了变更,经销商也不可能再销售服装,试问,她去哪里买呢?” 

  在中国直销行业,林枫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惹来的麻烦却着实不少:2004年,湖北林枫服饰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经营遭受重创。4月,河南省清丰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查封了该县工业局家属院的林枫服饰的一个据点;7月,山西省公布了省内十起传销大案,林枫服饰榜上有名。10月14日,位于太原市解放北路的林枫服饰专卖店因涉嫌进行非法传销活动,被当地工商、公安部门联手取缔,该店在《太原市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办法》出台后挨了头一刀;12月,河南省洛阳市拉开打击非法传销专项行动,林枫服饰被列入打击名单…… 

  与此同时,在中国直销行业内部,林枫也一直受到很多企业领导人和直销员的“另眼看待”:在林枫公司及刘武彪出现的场合,很多公司不愿意同时出现;在一些特定出版物上,如果有林枫或刘武彪的信息,一些企业也明确表示不愿意同时在这个出版物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对于这一切,刘武彪本人倒是表现得相当镇定:“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的速度越快,出现问题的几率越高,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至于外界的议论,嘴是长在别人身上,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吧。”而对于媒体,刘武彪则表现得十分不屑:“现在有些媒体就是喜欢落井下石,我刘武彪还没有落井呢,我也不会落井。企业需要的是面对法律,而不是面对非议,现在的林枫,不是说哪一个媒体、哪一个报纸、杂志、电视就可以把我打倒的。” 

  不可否认,刘武彪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绝不是全部。有人这样分析林枫频频“遭打”的真正原因:首先是来源于刘武彪的特殊性格,在刘武彪的言行中,似乎只要他想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让人觉得他有些狂妄,而在中国,狂妄往往是和自我膨胀联系在一起的,在外人眼中,目前的刘武彪就是这样一种类型,这便造成他在行业内孤立;第二,林枫过去一直销售的是服饰类产品,与一般的保健品、日化产品相比,服饰类产品由于不易于产生重复消费,故有更多的拉人头之嫌,这也为直斥林枫为“传销”的人提供了大量口实;第三,作为一个新起步的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刘武彪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措施,这本身就有些不同寻常,而反过来,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林枫不可能对每一个直销人员的行为有效监控,不排除有少量林枫营销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第四,树大招风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林枫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发展,很难不引起别人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林枫的任何差错,都会让人格外关注…… 

  笼罩在林枫身上的迷雾也许还有很多,比如林枫的专卖店开遍全国,为何在企业总部所在地孝感,甚至以前在整个湖北省竟没有一家专卖店?还有,林枫转型后,曾经的那些服饰产品又去了哪里,难道在转型之时,林枫的服饰恰好全部销完?这些问题,或许永远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这就让已经转型的林枫,还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狂热的虔诚

  人之初,本无所谓善恶。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一些人在做好人的过程中变成了坏人,另一些人在做好人之前沦为了坏人,还有一些人在做好人的同时又做了坏人。

  这既是事与愿违,又是情非得已。林枫或许就扮演着这其中的某个角色…… 

  林枫在进入直销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以偏执的眼神挑衅着大众的神经,而大众也迅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其进行潮水般的置疑和铺天盖地的解构。但无论林枫身处怎样的舆论环境,林枫的经销商却始终对林枫矢志不渝。于是我们忍不住一次一次猜想、一次一次探究,他们这种“越孤独,越奋力”的精神立点…… 

  “每个人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路,都有自己的出发点。至于林枫,从创立到现在的几年间,没有哪一年不是被舆论包围的,我们都已经习惯了。”采访在其中一位林枫经销商的这样一句开场白下开始,让笔者着实有些意外。每一个人的举动都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支持这个群体团结走下去的理由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复杂…… 

  “说心里话,我做林枫从没有过‘黑暗’的感觉,尽管某些媒体和其他公司的经销商几年来不停地攻击林枫传销,但我相信,林枫人总是会阳光灿烂地继续做林枫市场,因为他们都有明确的方向。你知道为什么林枫一直是业界和大众的矛头么?因为我们的行动力快、我们发展快、我们市场占有率高。”这番“没人去踢一条死狗”的言论后这位经销商便开始诉说起他信仰林枫的原因来。

  “首先,我个人非常欣赏刘总,在他身上有一种正气和野心,能让人很愿意、很放心和他一起打拼。他身上还有一种超然的气概,不可否认,很多经销商愿意与林枫这样生死相随,都和刘总的人格魅力有极大的关系。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为做事而做事的人,他做的一切也不是都为自己。刘总是当兵出身,很热爱祖国,在他的信念里,经营林枫就是要打破中国直销格局,与现有市场观念进行博奕;其次,就是林枫的运营模式吸引着我们。外资进入中国,也不是全部在做慈善啊,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一种经济掠夺。而林枫,它不管发展得多快、多大,始终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林枫还特别能锻炼人,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 
  ” 
  曲径通幽的结果常常可以超越在阳光大道上奔跑的速度和效率,但曲径上的阴冷晦暗也令人胆寒。市场上关于林枫的诸如‘1380元就一件风衣’、‘拿《直销管理条例》作为宣传工具’、‘注册资金是虚数’等等言论,又真的不会影响他们对做林枫的信心么? 

  另一位经销商说了这样一番话:“林枫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的混乱且不按规则出牌、比如只注重结果而致使过程不择手段……但我们仍然不会轻易离开林枫,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对市场负责。未来的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测,明天的市场格局、政府的政策等等都无法预测,所以我们也只能是以求发展为出发点。其实,乱不一定就是坏事,特殊情况下,兵行险棋也未尝不可……” 

  如果说刀郎的意外崛起,完全是产品品质的力量,张艺谋的胜利则是商业包装的胜利,他们是商业化成功的两个极端。那么林枫让经销商如此肝胆相照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不管是刘武彪让林枫人格外折服也罢、林枫多么有凝聚力也好,追根究底,还是其“看不见的东西”——企业文化的深刻影响所致。这种文化已经深植林枫人的心,使他们成为了企业的绝对附庸,影响着他们的每一个思想活动和行为细胞。 

  “林枫文化是‘改革、使命、爱’,林枫精神中有坚强的团队精神,团结友爱,愈挫愈勇!具备狼群体活动的精神!所以我们把林枫人的团队精神比喻成狼的团结精神!我们的宗旨就是打破不平等市场格局!”这是另一位经销商告诉笔者的。 

  对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军队乃至一个国家而言,精神也许是其夺目的灵魂,林枫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林枫的经销商虽然看到企业管理上还存在着缺陷,却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林枫飞速发展所致。

  就好比奴隶制至封建制度与人们磨合成一种专制文化的过程,诸葛亮的忠诚,伍子胥的叛逆,甚至于康有为的改良,都只能成为一种王权意识,封建文化的表现,当文化扎根于人们的内心,融入人们的思想时,任何做法在潜意识中都只能流于对这种文化的维护和捍卫。也许伍子胥、康有为他们也会挣扎,却必定无法挣脱自己的思想,如同“精忠报国”在岳飞背上那样深,于是他只能为自己捍卫的文化而奋斗。我想,林枫矢志不渝的经销商们也是一样…… 

  敢问路在何方

  马克思说:“资本自从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其实没有多少人可以独善其身。对于林枫的是是非非,人们已经谈论得太多,但面对林枫服饰早已在一年前解散的现实,对于曾经的林枫服饰或许只能由历史来做出评判。 

  那么,林枫以后又将走向何方?2006年,这是中国直销的一个分水岭,同样也会是林枫的一个分水岭。做了两三年弄潮儿的林枫,今后还会是市场中的主角吗?

  2005年,林枫实现了转型,其对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完全是顺应着《直销管理条例》的管理方向。在2006年,刘武彪更明确表示企业要迅速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并明确提出了产品、人才、科技、品牌四大战略目标,同时计划兴建自己的工业园。并且,林枫集团早早递交了直销牌照申请报告,按规定缴纳了足额的保证金。

  看起来,林枫在直销之路上是矢志不渝了,但刘武彪对申牌一事的看法,却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刘武彪说:“对于直销牌照,我们一定是要申请的,但什么时候能给我们,那是国家的事情。我们目前在战略上没有任何调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短期行为。我们要争取合法地位,但也要兼顾企业的发展。” 

  按照刘武彪的说法,“合法地位”与“企业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未来的中国直销市场,没有直销经营资格,便没有合法地位。如果没有合法地位,又何谈企业的发展,莫非刘武彪有放弃直销、转向传统的打算?但在传统行业,林枫还能保持这样的竞争力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进入2006年,林枫的市场也出现了萎缩,营销人员出现了流失。对于这一点,刘武彪丝毫没有避讳,但也自有一番看法:“市场萎缩是正常的,这是意料之中的,我让它快它就快,我让它慢它就慢。我们没有什么问题,即便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希望暴露出来的。外界只是简单的判断,实际我们是根据公司的需要,有计划地在推进市场、调控市场,我们有这个能力。经销商就更无所谓动荡了,他是自由的,他和公司只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他可以进入,也可以退出。”

  “我们能走到现在,一是出于对政策的把握,二是在政策的框架下规划自身的发展。如果根本就没有管理条例、没有申牌,我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的。一旦拿到了牌照,我们同样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对于人员来说,即使我拿到牌了,就能保证人员不会流失了吗?” 

  对于林枫,或者说对于所有正在申牌的企业来说,牌照将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一旦林枫拿不到牌照,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也许可以改行做传统,这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林枫的产品,在传统领域还能有这样的竞争力吗?或者说林枫在传统领域还能够生存吗?也可以找一个拿到牌照的企业挂靠,这在技术上同样不是难题,但以刘武彪的个性,他能够接受这样的“合作”吗?还可以远走海外,这已经是不少企业的后备路线之一,但在林枫,我们还丝毫看不到这样的迹象,并且刘武彪本人也亲口否认了这种可能。或者继续这样的方式,做一个有实无名的直销公司?不难想象,这样的企业未来会很多很多,而一旦林枫走上这条道路,凭借过去积累下“赫赫威名”,林枫必然将成为各级管理部门、所有媒体及直销行业从业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林枫这一年多来为打造形象、挽回声誉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也都将毁于一旦…… 

  对于这一切,刘武彪似乎没有丝毫担心:“拿不拿到牌,和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我拿不到牌,我就输给别人了吗?环境是什么?现在改革开放,直销也在不断的开放,这都是环境。环境固然重要,但企业的实力、内在的动力更重要。看看现在我们公司里面,每一个人都那么气定神闲,这就是信心的体现。其实我们一直就没有对手,我们的对手永远只有我们自己……” 

  不可否认,在经营上,在管理上,刘武彪堪称是一个强者,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固然有赖于自身实力的积累,但又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果一个企业甚至没有被纳入到一个游戏规则所划定的框架范围内,本身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资格,发展又从何说起?牌照的确不是万能的,但如果想在未来的中国直销行业里谋得一席之地,没有牌照又是万万不能的。 

  牌照之痛,如同阿喀琉斯之踵。今天,林枫在我们眼前,除了迷雾,还是迷雾。或许有一天,刘武彪会向所有人证明他是对的,或许会将林枫打造成中国最著名的本土直销企业,正如现在他正在做融资的准备,正在做筹建林枫工业园区的准备,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进行检验。对于林枫的未来,我们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因为一切都还没有定数。

  • 联系电话:010-82330198

Copyright2007@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专业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114780号-3 营业执照  图书经营许可证 书店

版权规北京海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