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企涉猎基因检测能否成为行业“新宠”
2018-07-04
来源:直销报道网
编辑:石头

直销专业网讯 如今随着技术升级、消费升级,公众的健康意识正从“有病治病”过渡到“提前干预”。这样的背景下,以健康管理为目的的基因开始杀入健康管理市场,在网络上逐渐“走红”,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作为大健康行业的一份子,部分直销企业已涉列这一新兴的市场。那么基因检测在直销行业内的发展是否能成为行业的又一新宠呢?

直企纷纷掘金

据介绍,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2015年初,国家启动“精准医疗战略”,基因检测成为实现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2016年初,国家食药监局等部门出台新的监管标准,并首批推出27家试点单位。紧接着,基因检测业务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16年发展之快,热度之高,甚至被称为基因检测元年。尤其互联网基因检测服务,还被戏称为“网红”。推出的疾病风险基因、天赋基因、预测性格等基因分析服务,一时风光无限。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7年,中国累计参与消费基因检测的人数达到30万人(DTC市场,不包括体检、保险等进行基因检测的人数),2022年预计达到5000万人,消费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达到249.5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基因检测兴起于2005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截至2015年12月初,全球共有1068家临床机构和670家实验室提供55125个基因检测项目,涉及4472种相关疾病。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转化基地,中国直销界很早就开始关注基因检测在直销市场中的应用。早在2006年,南京中脉就曾经尝试导入基因检测,山东复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同一年开始推广基因检测服务。2013年中国开始出现消费级的基因检测公司,并且就此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超过了200家。这让致力于大健康产业的直销企业瞄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几年,基因检测再次被诸多直销企业运用到了产品中。自2013年7月富迪正式推出基因检测后,大连双迪、天津天狮、天津康婷、宁波三生、上海春芝堂等企业均纷纷推出基因检测项目。

直销专家胡军看来,基因检测是未来促进直销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直销和基因检测之间的关系就目前来讲,更多的是互相帮助,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弥补直销行业研发能力的不足,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丰富产品线;另一方面由于基因检测大部分运用在医院里,知道的人较少,传播力不够,直销则具有极强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可以利用人际传播帮助基因检测从临床应用快速实现市场化。”同时,胡军表示,直销的优势还在于知识教育、产品教育,特别是健康观念的普及,与基因检测所倡导的健康理念高度契合。直销营销方式有利于基因检测快速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实现精准营销。

商业炒作下的噱头?

那么由此看来基因检测的前景似乎可谓是一片大好。但事实真的像理想当中那般美好吗?

据《健康时报》报道,未来两年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或超过千亿元。在这其中,消费级基因检测尤为受到追捧。消费级基因检测,也称直接面向消费者检测(DTC),即帮助人们了解疾病风险、遗传病携带状态、预测药物反应等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个人通过医疗机构之外的企业,进行个人的某种特殊方面的病症检测,并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安排。业内人士表示直销企业所宣称的基因检测多是此类型。

事实上,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转化基地,中国直销界很早就开始关注基因检测在直销市场中的应用。不过,由于当时基因检测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成本、社会认知、服务效率、技术水平等原因,无法在直销市场中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由于部分经销商的浮躁和夸大宣传,有的甚至涉嫌传销,使得当时的基因检测陷入负面漩涡中。

中国产经新闻报就曾报道上海某直销企业业务跑偏,基因检测存疑。指出其或存在涉及国际合作未经注册、缺少检测资质、以及为保健食品出具治病诊断观察等诸多疑点。针对违规的传闻,该公司回应时却表示“是经销商所为,与公司无关”。同时该公司则表明媒体报道失实,公司具备符合基因检测的资质,但当记者表示想咨询是自有资质还是委托方资质等问题,却未能获得回应。

位于北方的某家直销企业曾公然宣称推出了面向儿童的天赋基因检测,称所谓的F6基因检测可以预测孩子的认知、语言、创造力与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与敏感性、逻辑思维等智商项目,还涉及自我控制、社交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等相关方面的情商检测,音乐、舞蹈、口才、写作等特长项目,以及体能、耐力素质、肌肉类型等运动天赋的预测。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专家任鲁风看来,这些检测并不靠谱。他解释,“天赋、智商等本身并不一定完全由基因决定,后天环境和学习等亦会产生影响。在任鲁风看来,这更多是一种娱乐性检测,“商业因素更多,检测很大程度上是机构博眼球的噱头。”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黄尚志也认为,基因检测需要有科学的证据去证明其合理性。以天赋基因为例,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医学遗传学科研结果证明什么样的基因位点会使得孩子在某方面更有天赋。

胡军认为,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素质参差不齐,距离专业医疗人士的解读和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歪曲报告、夸大风险或者忽略某些因素,难以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同时,直销行业有的经销商为了成交,存在夸大宣传、夸大风险的行为,给基因检测的公信力带来影响。

尚未形成标准

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消费级基因检测,不少基因检测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以科研的名义为患者提供除NIPT以外的医学诊断服务,由医院提取受检者的信息,然后送到检测公司进行检测,并由检测公司出具检测报告。通过这样的“灰色运行”,检测公司可以得到订单、积累数据,推荐患者下单的医生则获得用药指导依据、科研数据、销售提成。

这一灰色地带似乎与监管部门脱线。原卫计委的职责是审查和规范基因检测机构的资质,CFDA则对基因检测链上的仪器、试剂、分析软件进行监管。这使得医疗机构,特别是独立临床实验室提供的基因检测产品,所涉及的管理、价格和质量等问题,未能得到明确地监管。而对于角逐基因检测市场的公司来说,也并不都是利好。因为,无法保障消费者或患者的切身利益,也无法真正促进技术创新。

不少公司鼓吹基因决定命运,天赋基因、美容基因、减肥基因、运动基因、性格基因、婚恋基因等项目层出不穷,基因检测也涵盖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节点,连生活习惯也能判定。研究者认为,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信息既没有验证准确性,也没有用于医疗用途。这也让他们对现今DTC基因检测的准确性感到担忧,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来一定的误导。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乱象有以下方面亟待规范,第一,基因检测服务是否有足够的医学证据或科学证据?第二,实验室的检测服务、软硬件设施,人员资质,操作流程、规范是否符合标准化?第三,检测报告的解读是否充分、客观、正确,能告知用户检测的局限性?

国外五花八门的模式表明他们其实也都在探索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模式供国内参考。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健康产业的从业者,都还缺乏对基因检测技术的科学认知。”博奥颐和总裁孙义民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用户教育外,健康产业的从业这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有待提高。

对于把基因检测导入直销市场的直销企业而言,如何恰当的将该项服务运用到直销产品上是一大考验。

《直销管理条例》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对直销产品范围的规定发现,我国目前符合规定的直销产品共有六种:化妆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保洁用品、小型厨具和家用电器。这也就意味着,在政策法规范围内,直销产品只能是上述实体产品,而相关服务或其它类型的产品严格来说并不在直销范畴之内。另外,对于基因检测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报告解释医师资格认证等,都还有待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 联系电话:010-82330198

Copyright2007@CDS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专业网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1628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114780号-3 营业执照  图书经营许可证 书店

版权规北京海畴所有